简介
王小宝出生于辽宁省黑山县八道壕镇望北楼村,祖上都是农民,儿时能接触的惟一娱乐形式就是大秧歌,只要有秧歌表演,王小宝不管多远都要去看。他说:“我喜欢大秧歌的喜兴和热烈。”
王小宝说与二人转结缘完全是因为自己当时的身体条件。
小的时候我有哮喘病,每年都要发作一两次,犯病时觉都不能睡,不停地喘。弄得睡在隔壁的两个姐姐都无法入睡。我妈看我身体不好,长大肯定干不了农活,就想给我找条出路。我自小喜爱音乐,是班里的文艺委员。上初中时农村时兴唱流行歌曲,跳摇摆舞,我一唱就是大半夜,晚上回家时还要唱一路。当时村里人给我起个外号叫“吵夜郎”。我妈想孩子反正爱唱,就让他去唱二人转吧。
我表舅张树义、张树春都是带二人转小班的。高中毕业时,我妈就跟我表舅商量,让他们带我出去,看我干这行行不行,表舅看我身子骨干农活确实不行,就同意带我出去。当我妈对我说,你舅又要“起班”了,你跟着去吧,我觉得特别突然,这之前我妈一点都没对我说起过,但我也没反对。第二天我就跟着表舅的小班走了。
我们去的第一站是台安,到了那儿后,一进屋,只见一个老艺人在炕上盘腿大坐,派头特别足,我表舅对她说,这孩子想跟你学二人转。那位老艺人见我的脸长得又黑又长,根本不搭理我,更不用说收我当徒弟了。我舅看人家没有收我的意思,就对我说,那就先跟着走吧。在小班我帮着干些扫地打水的杂活。开戏时我就站在旁边看。一个月后,他们会唱的戏我全学会了。
当时不但住的条件差,吃的也不好,挂面拌酱油是经常的。我真有点熬不住了。长这么大我从未受过这样的罪。我想回家,又怕回家后没法跟父母交待。我舅见我灰心了,就劝我,说他当初比我还苦,这点苦都受不了,你将来还有什么出息。没办法我只好留下来。
二人转走班就是走,锣鼓和随身带的衣服都得背着,我一个人背两个兜,腰上还要挎个鼓。有时从早走到晚也没地方唱,就跟人商量,不给钱也行,供饭就唱。有时运气好了也能被留下唱一个星期,有时实在没地方唱了,就找块空地把锣鼓敲上一阵,也能招来一些人。
“走班”一年两回,腊月、正月和挂锄。过了几个月又要“走班”了,我妈还让我舅带我去。我舅对我说:“上次没同意收你的那个老师同意收你了。”我听了特别高兴,师傅叫陈庆莲,是“上装”,辽中人,一直唱大轴,以苦戏见长,身段也好。我们这次是到台安桓洞乡演出。有个雨天,吃完晚饭后,我舅让我给陈庆莲唱一段。听完后她说:“你想跟我学戏,你有什么本事呀!”我在家看林场时,跟别人学过少林十八法,我就地给陈老师打了一套拳,见我手脚利索,动作麻利,再加上我舅在一旁说情,陈老师答应收我为徒。磕头后老师给了我一段戏《小拜年》,把词写给我,让我自己用调套词,唱的不对了老师就纠正。《小拜年》有二百多句唱词,老师睡一觉的工夫我就背下来了。老师见我还算聪明,从心里承认了我这个学生。
一年多后,黑山县地方戏团招学员,团长是李秀媛,艺名叫筱月霞,她看我形象一般就没要我。我继续跟小班唱。第二年黑山团招会唱戏的演员,托人找到我,我倔脾气上来了,心想当初你们没要我,回头找我我还不去呢。后来李团长开着轿车亲自把我接到团里。
进团后,团里分两个队,一年四季在外面演出,在沈阳就演过十几个地方。当时演出条件特别艰苦,能住员工宿舍就是最好的了。在沈阳动物园演出时,住过动物呆的大铁笼子。那时就盼着能转为正式职工,结果十年后真的转正,对我已经不十分重要了。但我还是要感谢黑山团对我的培养,感谢黑山县文化局韩卫华老师对我的大力提携,韩老师在我成长的道路中为我付出许多心血,我演出的十几个二人转都是他导演的。
后来团里不景气,放长假,我一想自己干吧。我开始选搭档,当时也没想谁是固定搭档。我先和孙丽荣走了一个星期的挂锄班,后来开始长期合作,越来越默契,在台上对方一个动作就知道要做什么。2000年,参加了东北三省二人转大赛,获得金奖。
2001年初,我正在锦州唱戏,听说省里要举办“赵本山杯二人转大奖赛”,我就报名了。当时我和孙丽荣的二人转舞蹈和唱腔是大家认可的,也上过辽宁电视台的《共度好时光》。为了参加这次大赛,我们现做手绢,买大板,大板已经多少年没人用了,特别难买,跑了许多地方,光打车钱就花老了。回来后按马力老师教的方法穿大板,一穿就是七个小时。之后开始练二人转组合。那时一天两场戏,原来中午都睡一觉,为了比赛觉也不睡了。为了不影响别人休息,我们就打车到公园去练功,周围围着许多人看,我们也顾不了那么多了。
之后移到鞍山唱戏,我们又租了一个地方专门练舞蹈动作。当时是三伏天,一练一身汗,半个小时就得拖一次地,身上长满了痱子。有时我和孙丽荣因排练也闹矛盾,后来我俩商定小帽的编排归她,《密建游宫》归我。因为比赛时间有限,不能完整地唱一场戏,我就自己改编《密建游宫》,还根据剧情需要编排了舞蹈,设计了服装。后来听说这次比赛只有一个本山杯奖、三个金奖,听说还有走后门的。我想金奖肯定没戏了,就给马力老师和金芳姐打电话,说不想参赛了。巧的是她俩的电话一个也没打通,我心想还是去吧,这可能是天意。
为了适应沈阳的环境,我俩提前两天来到沈阳,去公园练大板。当时心情特别紧张,连着急带上火,嗓子像冒烟似的,不敢使劲唱,我就使劲吃水果。比赛前就听说这次赵老师可能要收几个徒弟,我心想如果我能被相中就好了。比赛那天我发挥正常,现场效果特别好。后来我就听说赵老师可能会收我,再过三天等比赛结束时举行收徒仪式。那三天我真的不知道是怎么过的,觉也睡不着,饭也吃不下,就怕夜长梦多有变化。
2003年8月11日晚,是让王小宝终生难忘的一个夜晚。
那一天笔者亲身感受了那个令人激动的场面。沈阳信盟花园院内灯火通明,热闹非凡,“首届赵本山杯二人转大奖赛”的所有参赛演员聚集在这里,共庆大赛的圆满成功。凌晨1时,在一间宽敞明亮的会议室中,赵本山举行了一个规模盛大的收徒仪式,王小宝、王小利、张小飞、唐鉴军正式拜在赵本山的门下,成为他们仰慕已久的全国著名艺术家的弟子。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部长焦利、辽宁省文联副主席崔凯、辽宁省曲协主席田连元、副主席范伟,著名作家何庆魁、著名笑星高秀敏等参加了这次拜师会。
拜师会由崔凯主持。赵本山与他的妻子马丽娟端坐在桌前,当崔凯问几位弟子行什么礼时,他们坚持要行叩头大礼。五位弟子虔诚地跪在师傅和师娘的面前,“当当”,磕了九个头。面对弟子们真挚的举动,赵本山忙起身说:“我收你们的目的不是为了有几个徒弟整天围着我团团转,我不需要这个,我是为了帮助二人转这个艺术形式。你们做了我徒弟,首先一点就是要先做好人。你们要以自己的行动影响二人转,带动二人转,脱开二人转中那些低俗的东西,让二人转受人尊重,让这门有二百多年历史的艺术逐渐雅起来。我把丑话说在前头,你们五个当中要是有人做人出现问题,那我可要不客气地清理门户。”坐在一旁的师娘马丽娟语重心长地说:“给赵本山当徒弟,不用给我们送礼,我们什么都不缺,只求你们能有出息。在外面让人伸着手夸,这是本山的徒弟,我们就知足了。”
“赵本山杯二人转大奖赛”改写了王小宝的命运。大赛结束后不久王小宝就被师傅招进《刘老根》剧组,在剧中扮演刘老根的大儿子刘大奎。王小宝说拍戏时师傅耐心地教我们怎么演,一遍遍地给我们走位置。如果说我扮演的这个大奎还有那么点意思的话,功劳应归功于我的老师赵本山。
王小宝是这么说的,也是这么做的。王小宝台风正派,说唱扮舞绝五功俱佳,尤其是他的说口,幽默、诙谐、风趣、健康,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。同样的说口,特别是原来内容不太健康的说口,经王小宝加工整理之后,都会产生强烈的喜剧笑果。
在二人转演员中,王小宝文化水平算是高的,但他并未安于现状,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,他买了许多书,只要有时间他就认真学习。他牢记一位好朋友对自己的衷告:“今后你们拼的是文化。”王小宝要以自己的实力向世人证实,民间艺人也是有文化品位的,也是名副其实的文艺工作者。
二十年艰苦付出,王小宝终于得到回报,对当前拥有的一切他非常知足,虽然已经有了名气,但仍保持一颗平常心,仍像从前一样诚恳,刻苦、向上。在艺术上他给自己设定了更高的目标,并一步一个脚印,脚踏实地地向着这个目标迈进。
生活中的王小宝虽然没有舞台上那么口若悬河,但也没有《刘老根》里那样深沉,就是在这时而幽默,时而深沉中。